麦田阿花 发表于 2014-7-16 19:40:40

文武关公的传说 关公的故事

王惠良文(井陉) 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160年—220年),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人们敬之忠义,倍受推崇,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帝圣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有“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等佳话。井陉民间的立庙必是“文塑孔孟,武塑关岳”。 不论小说、戏剧、影视作品还是民间,关公的形象无疑不是,卧蚕眉,丹凤眼,髯长二尺,面如重枣的红脸关公,但在井陉境内却有红脸和金脸两种关公的塑像。那么关羽出生时是什么脸色呢?什么时候成了红脸?又怎么成了金脸呢? 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前,关羽是什么脸色,史籍无记载。但是在关羽的家乡却有这样的民间传说。 关羽年轻时为人好打抱不平,当时的蒲州有一个太守叫熊虎,纵容儿子熊祥,强抢民女张鸾娇。张父到县衙告状,却被县令苗信打下堂来,走投无路,伸冤无门,正好遇到关羽,关羽要求县令苗信秉公断案,释放民女,县令苗信庇护熊祥,威胁关羽,官官相护,蛮横无理,关羽一气之下,当场打死熊祥,杀死县令,打开牢门放走了张鸾娇和其他犯人。随后又将太守熊虎也打死,从此亡命江湖。 当他路过观音庙,在庙旁边的泉水里洗脸时,霎时脸色变成了红色。观音菩萨为了救关羽将他的脸变成了红色,于是,再也无人认出他来,逃脱了关隘的盘查,到芒阳投军去了。这个故事出于宋代,所以从宋代就有了红脸关公。 在井陉众多的古村落里,百分之九十以上村,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关帝阁、关帝庙和三义庙。值得一提的是关帝阁大都建在进村的道口,用来驱妖魔镇鬼怪威慑坏人。但是,最绝的是井陉有多处与众不同的金脸关公,被塑在村里的关帝庙里。在贾庄村、李西河、长峪村、后掌、固底和白城等均塑有像帝王一样威严的金脸关公。他既没有手握青龙偃月刀,也没有捧读《春秋》,而是头戴王冠冕旒,手持牙笏,一脸庄严。他为什么会是金脸呢? 今年82岁的崔进喜老人,从小就生活在贾庄村,在他小的时候村里的老人就经常给孩子们讲金脸关公的故事。他说,贾庄村关帝庙盖起后,关公像塑好,画匠就开始上颜色。最后一天,画匠给关公描眉画眼时,日头落山,天色渐暗,画匠赶忙给关公的脸上红色,准备完工。但是,任凭画匠怎么刷,关公的脸就是不上色。天黑了,画匠只好作罢,收拾东西回家等明天再刷。就在画匠晚上熟睡时,他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位神仙告诉他,明天早晨看东边,天是什么颜色你就刷成什么颜色。画匠醒来就往东山爬,上到山顶向东看,此时的东方正是万道金光灿烂。画匠赶紧跑回庙里,唰唰几笔就把关公的脸刷成了金色。从此贾庄村的关羽就成了金脸的关公。 其实,金脸关公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关公”。关羽随刘备起兵后,英勇骁战,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对刘备忠心无二,被描写为忠义的典型。历代帝王大肆宣扬“忠义”以巩固其统治地位。把“忠义”、“神武”、“护国”、“保民”等美谥封赠关羽,与孔孟并称文武二圣,固然封建帝王用其为统治服务,但人们对他的“忠心耿耿、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忠贞品质,无比敬仰和崇拜,于是“忠义庙”、“关帝庙”、“武庙”、“关帝阁”遍而天下。因忠义道德出神入化,达到“天人感应”,关羽还被列入了道教的范畴。北宋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被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君”,而后的皇帝历代加封,到了清朝,统治者也给予“天尊”、“大帝”等封号。既然成了帝王,就应该享受帝王的待遇。历代帝王都是金黄的脸,头戴王冠冕旒,那关羽自然也是金脸,头戴王冠冕旒,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称关羽为关帝圣君的原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武关公的传说 关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