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 发表于 2014-7-16 23:16:30

走进太行山-大梁江

你喜欢北方的古建筑吗?如果不喜欢,你就不要去大梁江了;你喜欢北方的石头吗?如果不喜欢,你就不要去大梁江了;你喜欢探索挖掘事物的内在美吗?如果不喜欢,你也没必要去大梁江了。                                                                                                                                                                                                                                                                            —————题记


       深藏在太行山脉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们自驾车沿着石太高速娘子关出口下去,那儿拉煤的大车成群结队,煤场到处都是,尘土飘扬,我有点失望了,这儿的环境如此恶劣,大梁江会怎么样呢?真的有传说中的那样好吗?
      沿着乡间柏油路前行,乡道很窄,山路十八弯,但那些技术娴熟的大车还是能飞奔的,正在车载导航迷茫的时候,我们遇到一名妇女,领着三个孩子,大的女儿有十几岁,小的儿子还在怀抱着,见到我们问路,这位大嫂很高兴,要我们捎上她们回家,这位大嫂很开朗,很健谈,其实她的年龄并不大,也就二十大几岁,她自己告诉我们说,三个孩子都是她的,看她这么年轻,就已经生三个孩子了,我开玩笑的说,你们是超生游击队哦!看来,远在深山的姑娘、小伙子结婚还是比较早的,或许计划生育政策在大山里传的慢,没事了多生几个孩子也没人上纲上线的,也或许这是两省交界处,政策力度松一些。下了车,大嫂指向前方,说大梁江就在她们村的前边,一个山洞之隔;原来,几十米的山洞,分割为山西、河北两省,我们开玩笑说,看来医保问题真该全国化,要不然,这儿山西的老乡要到井陉看病还真不方便呢!
      车过隧道,便豁然开朗!道路变得宽了,紫色的梧桐花到处都是,层层绿色千亩梯田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不远处那坐落在半山腰处、错落有致的青色古民居映入眼帘!穿行了十几公里的山间乡道,如果没有隧道,要想到大梁江,那就要翻山越岭了!忽然,我有一种武陵人之感!这深藏在大山深处的先民们是何等的睿智呀!在久远的年代,为了免受战火的洗礼,不翻山越岭,你是找不到这儿的。
      进入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棵千年古槐,直径一米多的树干已经形成空洞,但是依然枝叶茂盛。这株古树在破土发芽的时候正是武则天建筑大明宫的年代,如今盛唐的宫阙早已土崩瓦解,这株唐槐依旧生机盎然。扛过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冰霜,躲过了无数次刀光兵燹,令人对这位“老祖宗”肃然起敬。由于树冠高大宽阔,村民修建了拱形门券来支撑虬枝,由于时间久远,饱经沧桑,在钢筋混凝土的支撑下,顽强的活着,斑驳刚劲环绕的纹路,仿佛诉说着千年的艰辛与不易,像一位忠实的卫兵,守护者村落;又像一位刚毅的老者,时刻在庇佑着她的子民。在村口,我们见到了网络上大家推荐的村支书,大家都直呼“书记”,书记此时正和村民们商量着事情,在我们的邀请下,书记亲自给我们做导游,他说,“其实村里也培养了几名导游讲解,只是不收钱,又赶上五一节,来的人多了,不够用的,这不,刚上去几波人了,我先给你讲解,遇到他们后你们一起听吧。”
      大梁江始建于明朝,距今有五百年仍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是一座没有自来水和地下水,仍保留古代生活特征的原生态的村落,是一座集石头建材为主,石砖兼容的古建筑群宝库,是一座依山而建的,结构布局完整,生活设施齐全的建筑城堡。有建于明朝独一无二、集排洪、排污于一体至今保存完整的由石头建设成的地下水设施,古村落的南侧是一座石头做的古涵洞,是一座通往村里的唯一通道,涵洞的两侧是高大约五米的石崖,天然的石崖和涵洞相连,形成了大梁江的天然屏障,清朝雍正元年,先民们在涵洞上修建了关帝庙,阁上东西两侧石壁上分别镌刻着“襟山带河”、“接脉通全”八个大字,城门之上有阁楼一座,既是烧香朝拜之地,又有抵御防护功能。在那个乱世之秋,期望关老爷镇守村口,保佑村民平安,免受外族入侵;其实,大梁江人是很讲究阴阳八卦的,阳面是关帝庙,阴面是观音庙,同样期盼观音菩萨保佑村民安康的。
      拾级而上,我们看到从一户石头垒砌的二层楼地下露出一个涵洞,书记告诉我们,那就是排水的地下管道,大梁江的排水涵洞大的有一人多高,站着从洞里走过也可以,小的要猫着腰穿行,因为依山而建,涵洞的大小也根据山谷的地势而建。这让我的脑海中浮现起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中的巴黎地下排水系统,想起了青岛因为德国人在清朝末年修建的排水管网而自称是最不怕淹的城市。大梁江这座小山村绝不亚于法国和德国的建筑理念,在明数百年前就修建了完善的排水系统,堪称现代城市建设的表率。每年夏天,我们好多城市淹没在洪水中,城市的建设者们,该有何所想呢?
   踩着光溜溜的石头,沿山向左而行,我们首先见到的是保存完好的梁元孩宅院,至今还住着人,一个小姑娘看到游客到来,蹦蹦跳跳的,倚在门槛上,眨巴着好奇的大眼睛,门庭上的雕刻,饱经风雨,透露出它的年代的久远,雄坐在前庭房顶上的石狮子,还在怒目环视,警惕地守护者主人的家园。
      忽见“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跃然墙上,遥想当年,大梁江人登高望远,看着山脚下滔滔奔腾的山间河水,望着对面的层峦叠嶂的山峰和那错落有致的民居,此乃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呀!
      据书记介绍,这是一座当地人信奉的小庙,清明时节,逢年过节,亲人们都来这儿给故人们寄托哀思,据说人喝了孟婆汤过了奈何桥后,亲人们都要在这儿烧纸送行,期盼亲人们一路走好,到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保佑后人安康。
      小庙的背后就是那有名的大戏台了,戏台建于乾隆二十二年,撑起屋顶的四根石柱用整块石条打造,每块重达万斤,上面镌刻两幅楹联至今清晰可辨,其一曰“可删可存格外文章圈外注,不真不幻水中明月镜中花”。其二曰“莺歌风管欣听月窟音声,虎节龙旌喜看蜃楼景色”。在这深山僻壤之地,能有如此楹联高手也让人肃然起敬。大戏台坐落在大涵洞上面,涵洞大的可以站着穿过去,四根木柱子支撑前面,其他三面都被石头磊住了,看它的结构,两侧被石头磊着的,当年应该是相通的,或许应该是演员们更衣上台的厢房。
      台上、台上距离大约有两米高,台下的小广场不算太大,想当年一个村也没多少户人家,也足够用了,正对着主席台,在小广场的上面,有一栋精美的石头房子,大门正对着剧场中央,据说,这是大人物的看台了,也就是今天的VIP了。彩旗飘飘,耳畔仿佛飘来丝竹晋腔、、、、、
      舞台一脚,我发现一个大型石头砌城的水槽,水槽的靠底部还有一个出水口,书记介绍说,这就是当年的洗衣盆,也就是今天的洗衣机了。或许上面的山间留下来的水量大,洗衣服方便,这戏台的底下的大涵洞,也正是出水的,排洪、排污、储水,靠天吃饭,靠智慧生存,一切淳朴,一切又那么自然。
      大梁江的石头民居有三层楼的,公元206-202年,西楚霸王时期,大梁江的先人们就落户于此,造房子了,村落是石头垒的,路是石头铺就的,生活设施也有不少是石头做的,所有石材都是一代一代的大梁江人用肩膀扛上山来的,站在村子前面看村落,就是一座石头城,一座古堡,民居集中而又规模化建设,房子与房子之间相互依托,而又错落有致,整个村子的建筑高差超过100米,在那个手搬肩扛年代,工程量十分宏大不说,那巧妙的建筑结构,诉说着先人们了不起的智慧。
      那千年光溜溜的古石,留下了大梁江人的足迹,见证者大梁江的沧桑历史,斑驳的木雕,沧桑光滑的古道,也是大梁江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大梁江的古村落有两条走向的石头主要街道,一条叫中街,一条叫西街,各户与两条主街道相连处叫巷子,大梁江的古村落的街和巷都是用石头铺成的,经过了500多年的人畜踏踩,石头街道已经变成光溜溜的古道了。
   大梁江的建筑值得称奇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每家每户的房檐滴水都是由两个水槽形的石头从房顶向自家院落流淌,家家如此,我猜测,这或许因为缺水,每家自己存水的缘故。
   它没有江南烟雨古巷花纸伞的妖娆,但它的历史厚重是江南古巷所不可比拟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她的智慧,她的厚重,她的淳朴,映出了她的端庄,她的高贵,她的典雅。
      更让我们称奇叫绝的是,500多年来,经过无数次地震和洪灾,大梁江的民居建造,石头与石头之间没有粘合剂,而且还是多层连体,高差100多米,竟然纹丝不动,没有被破坏,能这么好的掌握复杂的力学原理应用于这么复杂的建筑中,可见先民的睿智。
      往上走,我们见了武举“一户九院”的建筑,尽管有些破败了,但结构依稀可见,这儿的四合院与老北京的很相仿。据书记介绍,大梁江的先人们在京城做官和经商的很多,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们的晋商文化和京城的官韵,你看那“门当户对”,墙上的拴马庄,可以遥想当年的繁华与荣耀,大梁江位于太行深山,本应是闭塞荒凉之地,但自古太行山有八条险路可通外部,称为太行八陉,井陉就是其一。更巧的是自打秦朝时候秦皇古道就从村旁而过,这条路起于当时的咸阳,经山西到达晋冀边界的故关(今天的固关),再向东北经过紫荆关、倒马关、居庸关直达京畿。这不仅是秦帝国的国道,历朝历代都是从山西到河北再到北京的唯一通道,现存的固关长城、位于井陉上安镇的秦皇古驿道遗址等都是最好的证明。清末修筑的正太铁路(正定至太原)和以后的石太公路、石太高速(京昆高速)、石太高铁等都基本沿着秦朝驿道的走向,从大梁江村边穿过。历史上的井陉县历来是武将展示智谋和力量的舞台,如秦将王翦、韩信的背水一战,唐将郭子仪等都在此地横刀立马,出奇制胜,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篇章。近代的百团大战也在这一带,这就可以理解井陉一代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重要性了。太行山悬崖绝壁,清泉飞瀑,风光壮美,又成为文人吟咏描画的对象,韩愈、司马光、孔尚任等文豪也在此处留下诗作,至今依然影响着晋、冀两地的画家。
      在大梁江的最大发现就是我们见到了梁家后人举办的小型地契博物馆,主人说这是其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祖传留下的,由于年代久远,地契的纸张有些虫蛀腐烂了,他花了好多的钱到外边请人修复,不过,我们看效果还不错,修旧如初,很替他欣慰,这几十张地契,为本来历史就已经久远的大梁江,平添了又一笔厚重的历史,又一个佐证,地契里最古老的有康熙二十三年二月初七日,距今已有三百三十年的历史了。
      透过窗帘,我们看到八十多岁的老奶奶端详的坐在屋里,喝着茶水,看气色还很好,身板很硬朗,饱经风霜的脸上,被岁月刻蚀的一道道纹理,像村口那棵千年老槐树一样,让人肃然起敬。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古老的大梁江来说,处处是宝。
      岁月悠悠,道不尽大梁江的千年沧桑,
      壶中岁月,诉说着太行山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石家庄淘宝 发表于 2014-7-17 00:27:43

好文章.............

wang093 发表于 2014-7-21 21:49:43

好美,怎么走?丰

来自安卓客户端

wang093 发表于 2014-7-21 21:51:09

秦皇古道去过数次了。大梁江很有兴趣!

来自安卓客户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太行山-大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