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阿花 发表于 2014-7-17 00:25:32

鲁迅《故乡》讲了些什么?想要表达什么?

本帖最后由 麦田阿花 于 2014-7-17 00:31 编辑

   鲁迅《故乡》中的“我”回到故乡本有寻梦的奢望,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总是美好的,回来后“我”发现故乡的一切没有变,也不会变,脑中“故乡”的美好只是我内心保留的故乡美好的东西,没变的是农民生活的穷困潦倒,没变的是农民当惯奴才的模样儿,没变的是**污吏的横行,苛捐杂税的沉重,没变是封建思想对百姓生命道德人性的毒害,这些让主人公“我”痛心不已。
    《故乡》中最悲哀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冷漠与隔膜,而这种隔膜式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造成的,我满心期待见到“我”小时候的朋友闰土,在“我”的心中他那么的善良、勇敢质朴,正是因为记忆中的故乡有着像他这样品格的人,才对故乡有着些许的留恋,但闰土和我见面,所叫的那声“老爷”让我格外的心寒,闰土再也不是小时候那个闰土了,小时候的他称我为“迅哥”,母亲让他以后以兄弟相称,不要这样拘束,它却说年少时他不懂事才那样叫,这时的闰早已经被等级观念吞噬了人性,吞噬了人格,被这些**污吏、土匪、军阀压榨成了行尸走肉,在闰土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他一丁点的反抗精神,他也从来没有质问过自己为什么自己这么勤劳这么善良,却只能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闰土也已经被这吃人的制度观念塑造成了一个木偶,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热血。闰土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甘愿做奴才的人。   在文中闰土的孩子水生不肯顺从他的父亲叫“我”老爷,爽快的答应了作为“少爷”宏儿的邀请一起玩,鲁迅在水生和宏儿的身上看到了人与人之间起码的平等与尊重,水生这时仍然可以称其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但我们在文中可以看到鲁迅内心深深的忧虑和担忧,他深刻的明白等级观念和封建观念的遗传性,他担心水生很快就会成为下一个闰土。《故乡》的结尾“那一轮金黄的圆月"是理想的象征,激发新的希望与振奋,相信“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那么我们的路在哪里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鲁迅《故乡》讲了些什么?想要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