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de妳 发表于 2014-7-17 21:13:14

《妖眼看西游》读后感~不错的感想

 读穆鸿逸先生的妖眼看西游,开始只作闲书看,且略带挑刺眼光,第一段关于对行者师傅须菩提祖师的身份解析,读出的多是对作者的批判。这个内容原不新颖,以前在另一本对西游记的解读中也提到须菩提祖师身份溯源的事情,而且这本书中的结论也是不痛不痒,硬生生的杜撰出一个新人物(东天教主),带着强大的阴谋论作为除如来,玉帝之外的第三条隐现的BOSS。  好在从第二章节开始内容渐入佳境,并一直延续到书的最后。其中既有对大闹天宫时各人物的素描,也有对西天取经路上的众妖魔的重新归类,旁征博引最后竟抖出西游非一人所作的推理。 这让我产生了两个有趣的念想,一来从我读完小学语文,便受教育道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铁打的作者不容置疑,在多次的考试中也经常要写完整四大名著的其他信息。就像小时候同样受教育道,在太空飞船上人类唯一看到地球上的建筑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个近乎公理的信念支撑了我近十年,印象中有一次刚进大学和一个台湾朋友聊天,我还是默默然傻逼坚持在人类近太空上确实能看到长城,直到后来实地爬上长城,也坐过经过长城上空的飞机,才知道自己被愚弄了这么多年。一个人的认知基础出现了动摇,他便会挑战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来源,并对类似的不一致信息超级敏感,西游记的作者论便算是一例。  第二个念头是对事物分类竟然如此重要,我从小到大看电视上的83版西游记不下15遍(以前每个寒暑假都放),连环画版本和大部头也有读过,只觉内容很精彩,但从来不记得妖怪的列表和属性,仿佛在多数人的心目中,西游记的主人翁只有唐僧师徒四人,妖怪呢,大多人只记得白骨精和牛魔王,即使能列举出其他,也肯定无法把他们的出现年代表,势力范围,火力配备记得清楚。穆先生的分类很是精彩,按照编年史将西游取经史一分为四,初、盛、中、晚:大唐贞观十三年到十九年为初西游,贞观十九年冬到二十年初冬为盛西游,贞观二十年触动到贞观二十四年秋为中西游,贞观二十四年到二十七年结束为晚西游。取经历程四分以后,妖怪什么的也水落石出了:初西游跨度大,妖怪水平低,类似黑熊怪,白衣秀士,灵虚子之流,即使加上奎木狼,金银角基本算是文艺青年,妖魔中的爬爬虾;盛西游虽然时间短,品质却一流,西游路上的顶级妖魔都在这个阶段出现,红孩儿可算作是这个篇章的揭幕人,其他如兕大王,六耳猕猴,牛魔王哪一个都是牛逼哄哄;盛西游后妖怪又开始衰落,这类妖怪都很有特色,靠着“长脑袋,充大牌,怕老婆,脱衣服”等手段来哗众取宠,但能力着实一般,诸如九头虫,黄眉童子,赛太岁,百眼魔君;到了晚西游妖魔更是不堪,可能是快到了西天了,猛将也不敢在此猖狂,什么豹子精,老鼠精,玉兔精都是小蜱虫,唯独有点声色的是狮驼三魔,但从此之后,西游中再也没有大魔头了。本事复杂无比的妖怪系统,按时间(基本也是按能力)如此分类后,至少让我理清了很多思路;当然书中提到的按妖怪各自背景分类,按是否知道唐僧肉能长生不老分类也是精彩。事物一旦分类且不失偏颇,至少便于理解记忆,其实也便于发现表面之下的信息了。这个有些类似于数据挖掘,要弄清楚万千数据的关系以及数据之后隐藏的信息,分类确是最先最早的第一步,好多好的分析之所以好,多半是我们看到了其精妙的分类方法。  或者西游记本身就是一个快餐读物,很多细致关节的地方,作者或者编纂者本身也未考虑周详,原著在内容关联和逻辑层面本身亦不值得去解读。但解读本身仍具备意义,一是极其大胆的想象力,二是基于想象力之上的逻辑推断以及提供了可被争论PK的素材,三是巧妙的引导折回去精读原著的冲动。这三者中,尤其数这第三条对我触动格外明显,不仅是上述的推理,单就看到《妖眼》如此多对西游诗词和谒语的分析,我就想再读一遍西游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妖眼看西游》读后感~不错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