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都是你知己 发表于 2014-9-16 16:47:18

施惠《拜月亭记》在情节设计上有哪些巧妙之处?

   《拜月亭记》在情节设置上突出了一个“巧”字,世隆和妹瑞莲失散,王镇的夫人和女儿瑞兰失散。在机缘巧合下,瑞兰遇见世隆,瑞莲遇到了王夫人并收为义女。两家的亲人就在战乱中相互错位了。

    在《拜月亭记》中世隆的变化留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他饱读诗书,熟知礼教,一开始他并不愿意同瑞兰同行,因为这是不符合礼教的,正所谓“男女授受不亲”,世隆深知人言可畏的厉害。但在瑞兰的苦苦哀求下,并同意世隆与他在逃难的过程中夫妻相称后,世隆看瑞兰可怜,夫妻相称也可掩人耳目,这样才勉强的同意和瑞兰同行,在这里世隆是一个坚定的封建礼教的守卫者。

    世隆和瑞兰在共患难中建立起了忠贞的爱情后,世隆则明显发生了转变,在旅店他迫切想与瑞兰行周公之礼,世隆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不符合封建礼教的,世隆和瑞兰之间虽有爱情,但在封建社会讲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就是世隆这样一位君子,在面对爱情时,却把礼教通通的抛到了脑后,只想和瑞兰永远在一起。虽遭到了瑞兰的拒绝,但世隆仍不死心,认为瑞兰不同意是不爱他。在这里世隆显然转变成了追求婚姻自由,反抗封建礼教的角色了。最后在一对老夫妇的帮助下他们俩成了亲,结为了夫妻。


   王镇的出现加剧了戏剧的冲突,我认为这也是《拜月亭记》中写的最好的一部分,瑞兰和世隆虽然反抗了封建社会讲究门当户对的婚姻,私自成了婚,但他们仍然会经历阻拦,因为他们的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是不被容忍的,像王镇这样嫌贫爱富、挟权仗势的官僚又怎会把女儿嫁给一个穷酸秀才呢?但作者为了成全世隆和瑞兰的百年之好,让世隆中了状元,最终夫妇兄妹相认团聚。但这只是作者的美丽的幻想罢了,如果世隆不去迎合这种社会的规则,我想世隆和瑞兰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况且不是人人都成得了状元的,更多像世隆和瑞兰这样的人在封建社会里只会是悲剧,而他们的反抗却显得那样的无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礼教磨灭人性的本质。

在《拜月亭记》中还有另外一个突出的人物就是兴福,兴福是忠臣之后,可惜朝廷奸臣当道,兴福一家被朝廷诛杀,只有他一人得以逃脱。从中表达了作者对官场**荒淫,皇帝昏庸无道的一种批判。他们的**导致国破家亡,百姓水生火热、流离失所。无法活命。

《拜月亭记》一部至情至性,催人泪下的作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施惠《拜月亭记》在情节设计上有哪些巧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