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都是你知己 发表于 2014-12-11 11:42:55

一步之遥 的影评 盘点下姜文的作品

姜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电影的整体水平,我以为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
        从产量上来讲,姜文算不得多产。这与他力争完美,宁缺毋滥的电影态度有关。第一次在电影屏幕上看见姜文是在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里,以一个具有铮铮傲骨,侠肝义胆的“爷爷”形象示人。我以为这部电影同时成就了三个人,这也是电影艺术独特之处。第一个人当属张艺谋,是决定了张艺谋电影导演地位的一部标志性作品,也是中国电影被世界关注的招牌性作品,影片的色彩叙述也成为后来张艺谋自以为玩的可以的行业标签,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一种元素的看似成功不代表整体,甚至会酿成冲突。第二个人是姜文,据说这一部戏是张艺谋与姜文二人吵着完成的,在很多台词以及拍摄技术上二人意见不统一,我们所看到的作品是二人争执过程中互相妥协的最终结果。那么,影片中的色彩属于张艺谋,其中的灰色幽默形象属于姜文,他是电影锦上添花的那一部分。第三个人当属莫言,当初张艺谋在山东找到光着膀子的农民作家莫言时,提出了改编方案,二人一拍即合。莫言的作品以电影的方式被全世界认可,扩大了一个作家的知名度,最重要的是关注度,为后来获得诺奖奠定了基础。
        1993年姜文自编自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原型是王朔小说《动物凶猛》。讲述的是文革时期的一群红小兵与时代交织的成长作品。我从电影主人公马小军身上看见了王朔和姜文的影子,马小军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与陌生姑娘套近乎等等,向我们展现了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人物的懵懂、 处于青春期的放荡不羁以及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不安分的心灵。王朔喜欢抓取人物最质朴的一面,这是我看完他的所有作品最切身的体会。他往往吝啬于正面表扬或者是认同,通过人物的不同境遇让他们有一个看似完美的糟糕收场,在这一过程中集中展现人物的性格,包括最卑劣的一面。有人说这是一种癖性,王朔玩的就是这个。姜文的故事被马小军诠释的有板有眼,看似柔弱的身躯抡起板砖来绝不拖泥带水,讲究、大气。另外,冯小刚饰演的教师形象不错,我表示非常喜欢。
        1998年自导自演了电影《鬼子来了》,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农民与日本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影片以特殊的视角向观众展现了中国农民面对侵略者的麻木、愚昧、奴性的一面。在展示人物性格方面做足了文章,最后显得用力过猛,没能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查。他们搬出的几十条禁映的理由可以总结为:过分的渲染了农民的奴性、愚昧的一面;对日本人的侵略性表现不足。说白了是立场性的错误。当然,姜文不会不懂得侵略电影怎么拍。在外界看来,姜文的这一张煎饼显然是摊得有些糊了。国外的同行却给予了本片相当高的评价,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姜文后几次去了靖国神社搜集材料,受到电影局处罚,五年内不得担任导演。这个事情也没什么好说的,似乎会犯忌讳。
        2005年姜文执导了影片《太阳照常升起》,用看似没有关联,实则为一体的四个片段讲述了一个特殊背景下的爱情故事。多数人表示看不懂,我在看完以后似乎也是一头雾水。看不懂的地方不在于影片的所谓环形结构,而是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这一部在当时是比较另类的影片。似乎是一部纯艺术电影,想象的空间较大,这也是大多数人不懂的主要原因。电影人物站在火车上面对着太阳喊:“阿廖沙,你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啦,它一笑天就亮了。”如此反复,影片结束。铺满鲜花的铁轨上一个男婴被诞下,画面拍的很有创意。
        2009年自导自演了电影《让子弹飞》,是一部黑色幽默浓郁的影片。有很多政治色彩在里面,隐喻的故事有一种能把观众按在椅子上的魅力。 姜文亲自将一个土匪张麻子咄咄逼人、集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形象完全的暴露出来。我看完后觉得很过瘾,影片姜文的气场与性格是左右观众的砝码,也是影片整体气质的集中体现。是近几年我认为国产电影里为数不多的好作品。
        同年,姜文首部微电影《看球记》走红网络,不到十分钟的电影,俨然姜文的套路,姜式风格一览无余。
        姜文参演的电影很多,但导演的作品只有以上五部。我亦没有看完所有的出演形象。但总体上不影响我对姜文电影的评价。在他电影里所展现的气质与性格我无法直接用几个简单的形容词来表达,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很明显,姜文的所谓黑色幽默以及个人风格偏重的影片模式基本上是依靠台词来表现的,真正的形体艺术表达似乎是姜文的弱项。他那带有一丝沙哑的男性喉咙里吐出的诸如刚烈、风趣、浓郁的台词综合成为一种气场,浑然天成,让人无法将这些台词与影片分开。让人以为,那是特定情况下的很自然的表达,换成别的会显得不伦不类。我以为他完全掌握了电影的感觉,套用王朔的话做个总结:他身上有股劲儿让很多认识他的人愿意为他做点事。一般聊到他,不管大家对他的某部电影看法如何,他的电影票房啦获奖啦成绩如何,一个评价是普遍有共识的:中国需要有这么个人。这个评价很高了我以为。类型片导演不管多么成功都是可以代替的,而老姜是一个有自己态度且旗帜鲜明的人,有他在,我们才好说本大国电影也不都是行活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步之遥 的影评 盘点下姜文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