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都是你知己 发表于 2014-12-11 11:52:06

《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堕入虚无的中国往事

        1.烂片分两种,一种是刻意为之的圈钱之作,一种是努力却没能力的无力之作。客观来说,《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属于后者。
         2.梦,是一个极虚的概念。本身无可厚非,滥用过多则意味着糟蹋。对于阅片无数的观者来说,诸如“请不要忘记我们的梦想”这类台词,只会让人鸡皮疙瘩遍地撒。一言蔽之,并非观者无情,只是被骗的次数太多。
         3.剧情太弱。拼凑了一些三流武侠小说都不会再用的材料。包括那些让有点武侠阅读体验的人都会倍感肌无力的人名和事件。这里赞同徐浩峰所言:一个编剧的功力,在于对人局限性的把握。关于这点,《大追捕》已然做到大半,至《黄飞鸿》却毫无征兆地接近崩溃。
         4.表达感情生硬,几乎达到完全无法打动观者的地步。尤其阿飞伤感于赤火之死,以至痛哭流涕的桥段,造作浅白的演技看得人身心木讷,无力指摘。而阿飞对垂死雷公所表现出的不舍与依恋,前文也无半分铺垫、暗示,来得突然而不明所以,将影片的无力感推向极致。
         5.动作戏呈滑梯状推进。头场打戏客观来讲位于及格线以上。许是前面用力过猛,之后打戏再无看点。
         6.真正的功夫,抱朴守拙,包容万物。在笔者粗浅的眼中,暂时还无法说服自己将之与硬碰硬的杀人技等同。
         7.丰富的人格构成,及对传统文化较为深入的理解,造就了徐老怪镜头下的黄飞鸿因契合海内外影迷的审美想象而名垂影视。黄霑的编曲和填词,更无异于老天爷赏饭,锦上添花,共同赋予了《黄飞鸿》系列放浪独卓、磅礴有力的气质,这一点几乎无可复制。相比之下,彭飞鸿的情感投向更偏于90后,时代环境造就了这代人更在乎个体存在的独立性与自我价值的呈现,而较少对与个体生存关系密切的历史与环境做出考量,使得刚硬直接的表达方式代替了圆润成熟的思考。勇气可嘉却底蕴有失,包容不足而生猛有余。(评论概无褒贬,笔者即90后。)
         8.徐克版黄飞鸿被海外人士赋予了极美而大气的译名——中国往事。借题发挥,如果为本片编取译名,我想应该作“Ter**l murder”较为妥帖。
         9.不可否认,场景设计较为走心。情怀虽未做足,但终究是有。男儿当自强音乐的适时出现,多少给予安慰。
         10.整体评估,《黄飞鸿》低于《绣春刀》,高于《四大名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堕入虚无的中国往事